风雨中的信保承保盈亏分化信用险躺平,保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6.html

当*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出,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加强出口信贷支持之时,不由得让我们想到,支持国内企业融资的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如何呢?

已有的 数据显示,年1月保证保险的保费收入为87亿元,而上一年同期保费收入为90亿元,同比下滑3.3%。其实,这是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一个常态表现,业务规模不断萎缩。

一起看看过去一年国内信保业务的发展现状。

从“香饽饽”到“烫手山芋”,信保业务“瘦身”仍在进行中。

近日,『A智慧保』获得一组行业数据显示,年,信用保证保险保费收入为亿元,较年同比下降18.85%。而这样的收缩与各大险企对信保业务的经营态度转变分不开。

作为财险公司一度青睐的保险业务,信保业务从曾经的疾速增长,到如今的接连萎缩,近两年来经历了跌宕起伏,甚至让一些险企叫苦不迭。

在市场保障需求仍有,监管*策并非“一刀切”的背景下,年信保业务将如何重拾信心,在符合风控要求的前提下恢复往日生机,不仅给市场留下思考,更给各家险企提出“考题”。

头部险企带头

保证保险持续“瘦身”

信用保证保险,一个专门为转嫁市场信用风险、为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而生的保险业务,其实包含着两个险种,即保证保险与信用保险。过去的年,这两个险种有着截然不同的走势。

『A智慧保』获得的数据显示,年,保证保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4.3%;信用保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85亿元,与年的亿元基本持平。

众所周知,上述两个险种均是以履约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随商业信用的发展而产生,不过从本质看,两个险种却有着不同的承保规则。其中,信用保险是权利人向保险公司投保被保证人(义务人)信用风险的保险;保证保险则是保险公司根据被保证人的要求向权利人提供自己信用担保的保险。

《关于印发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显示,信用保险的信用风险主体为履约义务人,投保人、被保险人为权利人;而保证保险的投保人为履约义务人,被保险人为权利人。

所以,从一定意义来讲,信用保险的被保险人是权利人,承保的是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除保险公司外,保险合同中只涉及到权利人和义务人两方。

而保证保险是义务人应权利人的要求投保自己的信用风险,由保险公司出立保证书担保,保险公司实际上是保证人。但为了减少风险,保险公司往往要求义务人提供反担保,这样除保险公司外,保证保险中还涉及到义务人,反担保人、权利人三方。

在我们所说的信保业务中,保证保险的占比较大,也是近年来增长较快的一方。有数据显示,年我国信用保证保费收入为.97亿元,年达到.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18%。其中,保证险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04%,信用险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9%。也是年,信保业务达到近年来的峰值,其中,保证保险就贡献了.65亿元,信用保险贡献了.95亿元。

但自年后,信保业务就开始收缩。数据显示,年信保业务保费收入为.45亿元,同比下降14.39%。其中,信用保险保费收入为.88亿元,同比增长2.46%;而保证保险保费收入下降至.57亿元,同比下降18.38%,拖累了整个信保业务。

不过,具体到各家险企来看,每家保险公司也各有侧重。从『A智慧保』获得的数据看,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财险在保证保险与信用保险方面,有着不一样的发展现状。

数据显示,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财险三家公司在信用保险方面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6.29亿元、0.25亿元、3.29亿元;在保证保险方面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2.11亿元、.98亿元、72.53亿元。

可见,随着人保对信保业务的调整,其保证保险与信用保险的保费收入均不高。但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在保证保险方面仍有不少的业务量。不过,对比年的保费收入,平安财险亦有所下滑。

中国平安年年报数据显示,当年平安财险保证保险原保费收入为.29亿元,也就是说年该业务保费收入同比下降51.65%。相较之下,年太保财险的保证保险保费规模不降反升,年报数据显示,年太保集团保证保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为66.9亿元。

此外,财险机构第二梯队年在信用保险方面的保费收入基本都不高,维持在0-5亿元之间,但保证保险也出现了分化的发展情况。例如,中华联合财险、太平财险、国寿财险年的保证保险收入仅为个位数,但大地保险、阳光财险年保证保险收入则在几十亿元的水平。

保证保险承保转盈利

信用保险仍亏损

从昔日的争相布局,到今日的收缩战线,这背后除了信保业务面临的巨大风险外,还有难以掩盖的亏损现实。

近年来,随着信保业务各种爆雷事件的发生,参与其中的多家险企深受其拖累。例如,浙商财险、长安责任等。就连财险“老大”在风险巨大的信保业务面前,也无奈地说出了“信用保证保险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险种,需要专业化的经营与管理,而不是基于精算,也不是基于大数据法则”。

承保风险难以把控下,让人保财险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对信保业务“梳理存量,优化增量”。据『A智慧保』获悉,到年年底,人保财险信保业务仅剩下不到20亿元的规模。

而伴随行业对信保业务规模和风控的调整,曾经深陷亏损境地的信保业务如今经营情况如何,或许,可以从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率、综合成本率来探析。

『A智慧保』获得的数据显示,年,财险业中仅有保证保险、农险的综合成本率低于%。其中,保证保险的综合成本率为86.68%,是所有险种中 的,从这一层面看,年的保证保险实现了承保盈利。

但年,信用保险的综合成本率达到.2%,成为年财险中综合成本率 的险种。信用保险综合成本率之所以高,原因在于其年的综合赔付率高,达到94.58%。反观其综合费用率,则为23.62%。

具体到险企看,保证保险方面,财险“老三家”的综合成本率均未超过%,财险第二梯队的险企,除了太平财险综合成本率达到.49%外,其他的也没有超过%。不过,太平财险年的保证保险保费收入仅为1.73亿元,体量很小,并且造成综合成本率高,是因为太平财险年保证保险的综合赔付率达到.15%。

信用保险方面,财险“老三家”中人保财险与太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低于%,但平安财险达到.49%,这是因为年平安财险的信用保险综合赔付率达到.22%所致,但与前述的太平财险一样,平安财险的信用保险业务体量小,仅为0.25亿元。而财险第二梯队的险企,除国寿财险外,信用保险的综合成本率大多高于%。

信保业务仍有前景

修炼风控内功是核心

说到信保业务的收缩,其实已是行业共识。近年来,随着信用保证保险爆雷事件不断发生,巨大的风险隐患不断被暴露出来,为了“自保”,很多险企开始收缩信保业务。作为一项稳定微观经济、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保险产品,信用保证保险如何寻出路?

其实,从长期来看,信用保证保险市场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消费,通过信用借贷调动远期资产,平滑消费受当期现金流制约的瓶颈,是助力我国经济驱动方式深层次改变的有效金融工具。

尤其是随着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普惠金融背景下对融资增信的*策支持,以及信用保证保险融资增信功能的不断丰富,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也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兜底功能。

自疫情发生以来,为稳定经济发展,*府开始加大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力度,同时也鼓励保险发挥保障功能,为小微企业发展护航。从这一层面看,国家支持,*策鼓励,是信保业务持续深耕的前提之一。

而且,今年的*府工作报告中,在回顾年的工作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到了“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信贷投放,继续执行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策”。说到信用贷款,自然离不开保险的护航,而在这一过程中,信保业务也有了施展的空间。

但发展之前,把控好风险,修炼好内功,才是信保业务为企业护航的基础。为此,在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曾在相关提案中指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是开展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相关业务的核心。

银保监会也曾印发《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前管理操作指引》和《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后管理操作指引》两份文件,在经营条件、承保类型、禁止行为、承保限额等方面对信保业务提出明确监管要求。

所以,信用保证保险的稳定长远发展需时刻秉持“审慎原则、小额分散、合法合规以及风险可控”等经营原则。尤其是风控方面,要紧跟监管规范,做好风险评估。而如何更好地应对风险,或可以借助科技能力,例如通过数字化分析、风险预警等来提前做好风险防御。

当然,监管还提醒险企,向小微企业开展融资性信保业务,应谨慎评估风险和运营成本,结合履约义务人的实际风险水平和综合承受能力合理厘定费率,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164.html


苏ICP备09012885号-7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