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很难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59.html
诚信在中国被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正之本”,诚信也已经从最初的一种善意道德观念慢慢沉积为评价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准。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社会交往的基础。“人无信不立”,如果没有信用,其自身的气场一定会大打折扣,同时也很难受人尊重、立起门户。佛教最强调“信”,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不难想象如果其中哪怕有一句话具有欺骗性,佛陀一生所说的法还能让那么多人信服。一个诚信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品德、有气场、心胸坦荡且正直的人。古时候讲究三立:立德、立言、立行。从立德排在首位,我们就可以看出品德的重要性,而诚信是品德中不可忽视的部分。诚信也是一种才能,而且是一种不容易得到的才能,所以自古在选择人才时都会要求诚信待人、德才兼备。佛说“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说话办事中一定要讲究诚信,一旦承诺了就必须兑现。说话算数,才是有分量的人;办事落实,才是可靠的人;诚信待人,才是有气场的人。“信,诚也。”即人言必诚也,也就是说人的言论本身应当是诚实的。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能够说到做到,答应别人的事情总是能够兑现于人。所以想要增强自己的气场,做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学会诚信待人。对别人要讲诚信,要多一些诚挚、宽容的胸怀;对自己则要多一些要求,有承诺就一定要兑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除此之外呢,在生活中培养自己做一个行必果的人,这也算是诚信的一种表现。行必果是指一旦决定做一件事就要掷地有声,一呼百应,行之有效。行必果是对自己的诚信,也是对他人的诚信,尤其是当自己所决定的行为结果对他人有影响的时候。佛教的诚信取决于佛陀制定的戒律。戒律,就是守规矩、守法。佛教的戒律戒的是自己,而不是借别人的。言而有信是社交中的最基本准则,只有把握它,才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大法。当话语从自已唇齿间冒出来时,便会在别人心中烙下痕迹,如果不能兑现就会降低自己的品德和气场。诺言是闪光的金子,也是冰冷的铁刺,为了不伤害到自己就得学会诚信。世间事物都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当你决定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他所产生的后果也往往涉及他人的利益。没有人愿意和一个信誓旦旦却又“行不果”的人处事。所以为了不让他人受到伤害或者尽量减少伤害,在做出决定时一定要考虑周全,并且一旦决定去做就要全力以赴,这也是诚信的一种体现。让自己的气场也散发诚信的光彩来就得学会约束自己,守戒给人可信,究其原因,给人可信的源泉是自己的严持戒律。持戒的人靠的是自觉,我们持戒,不是要别人时时监督,而是要从内心真实地愿意按照这个规则去行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647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4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