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常规的解释呢一般是:狂妄而不正直,幼稚而不谨慎,看上去诚恳却不守信用,我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这样。
在我看来,如此的解释,有欠妥当。
其实这句话的解读,主要集中在“狂”“直”“侗”“愿”“悾悾”“信”这几个字的理解上。
狂,作为狂妄解释,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参考它的本义,狂,指的是发疯的狗,代指人的精神不正常。《论语阳货》: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刚"字的本义是坚硬,后引申为坚强、刚正不阿、倔强执拗、固执己见等。这样的人,表现出来就是狂。因此,把狂解读为狂妄,是不够准确的,更多的理解为一个做派正直而又固执己见的人表现出来的那种牛气哄哄,油盐不进更为恰当。
直,理解为正直,《论语》: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其实放在此句里,有点小问题,《诗·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此处解读为不弯曲。我觉得更加符合此句话的情景。
狂而不直,可以更多的理解为:一个看起来油盐不进,牛气哄哄,本色出演的人,心里想的却不是自己做的,一肚子的花花肠子。就如同我们常说的,看起来人模狗样的,道貌岸然的人,心里却是男盗女娼。
侗,幼稚无知。
愿,解读为谨慎,是欠妥的。《论语阳货》:乡愿,德之贼也。《荀子·王制》:名声日闻,天下愿。愿和它的繁体本来是意义不同的字。简体愿始见于战国文字,字形从心原声,指恭谨、善良。繁体愿始见于《说文解字》小篆,也见于《诗经》等先秦著作,本义指大头。此处我认为解读为善良更好一些。
侗而不愿,更多的理解为:看起来幼稚无知,却毫无善良可言。就如同我们平时看到孩子玩泥巴,抓虫子给大人,用嘴巴咬人,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呢。就如同一部电影一般《孤儿院首杀》。
悾悾,诚恳的样子,或者解读为空虚。
信,解读为守信,有些欠妥,本义为言语真实,引申泛指诚实,不欺,又引申指信用,由此引申出确实义和可靠义,又可指消息,讯息。
悾悾而不信,理解为:看起来很诚恳,却说着花言巧语,不真实的语言。就如同我们常见的某些人,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仅为个人观点,语言组织仍有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