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群书治要》之论语第十九集*(本文共字,阅读大约5分钟)01: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鲵,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首先我们看前半句,“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人必须讲信用,什么是“信”呢?在《说文解字》上,把“信”解释为“诚也”,什么是“诚”呢?“诚,信也。”可见,这两个字是相通的。这一句话就是告诉人要诚信不欺。这个“信”,就是说言语要信实,为人要讲信用。信在“八德”中间特别的重要。《论语》上有“主忠信”、“曾子三省”、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都告诉我们“信”非常的重要。但是人们轻视了“信”字,很多人也都患了不信的病。比如说我们很多人学佛,受菩萨戒。但是最难实行的是哪一条呢?就是不妄语戒。但是不妄语极为重要,一般人都没有看重。孔子以为这个“信”字不可看轻,“人而无信,可乎?不知其可也”!我们看一看这个口气,就是说他除了信以外,还有哪一条不错呢?如果连信都做不到,其余的就都无可取之处了。这一句话呢,也是在社会上办了很多事,碰过很多钉子,有很多经验阅历的人才能够领略的。在说完这句话之后,下面说的是比喻,“大车无輓,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个“车”有两个读音。当它当牙床的时候呢,它就读车(ju),所以叫辅车相依;当它当车子讲的时候,还读车(che)字,包咸注说大车就是牛车,就是用牛拉的车子,很能够载重的,就是大车;小车是驷马车,就是用马拉的车子。大、小车都有辕,以为牛马引车之用。在辕端与横木相接之处,都凿一个与辕孔相对,以金属物来贯穿。这个金属物可以使辕端与横木活动自如,而这一个金属物在大车就称为“輓”,在小车就称为“軏”,是大、小车行动之关键。在《说文解字注》上,戴东原说:“辕所以引车,必施輓軏然后行。信之在人,亦交接相持之关键。故孔子以輓軏喻信。无輓无軏,必不能行。”人而无信,在社会上也必不能行。这个輓軏,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像这个车子没有汽油,或者没有发动机一样,它是行不通的。无信之人,妄言妄行,不知其可,就是一事无成,更谈不上学道了。所以孔子喻以“无輓无軏”之后,便问“何以行之”?人如果容易失信,容易妄语,心则不直。所以我们要谨慎地守住这个“信”字,要好好学这个“信”字,才是希圣希贤。司马光先生曾经说修身从不妄语开始,他从不妄语开始修身,最后达到的境界,就是平生所为之事,没有一件不可与人言。这个就是我们这一句话最基本的意思。信很重要,那什么是信,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究竟重要在何处呢?在社会上,人与人交往,首先要求就是人要语言信实,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所以《弟子规》上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因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意见、传达感情全靠言语,所以我们的言语要正确、要诚实。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如果我们的言语不正确、不诚实,就不能担负起传达感情、交流意见的任务。这就像在两岸之间,这个桥梁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络也就被破坏了。从个人的方面讲,一个人的成败根源,就源于我们内心的诚与敬。如果连应有的信用都没有了,在社会上做事就很难得到人家的信任,那就很难想象,还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做成的。这个就是《中庸》上说的“不诚无物”。如果缺乏真诚的心,表现在外面呢,就是言语不信实,任何事情也就很难成就了。而从社会方面说,如果人人都互相欺骗,就会造成人群互相猜疑,导致社会秩序紊乱。所以这说明了言语很重要。无论是佛教、基督教、儒家等等,都是把不妄语作为基本的戒律。不妄语的效果是什么呢?不妄语的效果就是“发言成证”。就是你说的话呢,别人不需要考虑,非常的信任你。--------------------正体--------------------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鯢,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首先我們看前半句,“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句話告訴我們為人必須講信用,什麼是“信”呢?在《說文解字》上,把“信”解釋為“也”,什麼是“”呢?“,信也。”可見,這兩個字是相通的。這一句話就是告訴人要信不欺。這個“信”,就是說言語要信實,為人要講信用。信在“八德”中間特別的重要。《論語》上有“主忠信”、“曾子三省”、有“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這都告訴我們“信”非常的重要。但是人們輕視了“信”字,很多人也都患了不信的病。比如說我們很多人學佛,受菩薩戒。但是最難實行的是哪一條呢?就是不妄語戒。但是不妄語極為重要,一般人都沒有看重。孔子以為這個“信”字不可看輕,“人而無信,可乎?不知其可也”!我們看一看這個口氣,就是說他除了信以外,還有哪一條不錯呢?如果連信都做不到,其餘的就都無可取之處了。這一句話呢,也是在社會上辦了很多事,碰過很多釘子,有很多經驗閱歷的人才能夠領略的。在說完這句話之後,下面說的是比喻,“大車無輓,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個“車”有兩個讀音。當它當牙床的時候呢,它就讀車(ju),所以叫輔車相依;當它當車子講的時候,還讀車(che)字,包鹹注說大車就是牛車,就是用牛拉的車子,很能夠載重的,就是大車;小車是駟馬車,就是用馬拉的車子。大、小車都有轅,以為牛馬引車之用。在轅端與橫木相接之處,都鑿一個與轅孔相對,以金屬物來貫穿。這個金屬物可以使轅端與橫木活動自如,而這一個金屬物在大車就稱為“輓”,在小車就稱為“軏”,是大、小車行動之關鍵。在《說文解字注》上,戴東原說:“轅所以引車,必施輓軏然後行。信之在人,亦交接相持之關鍵。故孔子以輓軏喻信。無輓無軏,必不能行。”人而無信,在社會上也必不能行。這個輓軏,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像這個車子沒有汽油,或者沒有發動機一樣,它是行不通的。無信之人,妄言妄行,不知其可,就是一事無成,更談不上學道了。所以孔子喻以“無輓無軏”之後,便問“何以行之”?人如果容易失信,容易妄語,心則不直。所以我們要謹慎地守住這個“信”字,要好好學這個“信”字,才是希聖希賢。司馬光先生曾經說修身從不妄語開始,他從不妄語開始修身,最後達到的境界,就是平生所為之事,沒有一件不可與人言。這個就是我們這一句話最基本的意思。信很重要,那什麼是信,信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它究竟重要在何處呢?在社會上,人與人交往,首先要求就是人要語言信實,這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要求。所以《弟子規》上說“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因為人與人之間交流意見、傳達感情全靠言語,所以我們的言語要正確、要實。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這樣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如果我們的言語不正確、不實,就不能擔負起傳達感情、交流意見的任務。這就像在兩岸之間,這個橋樑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絡也就被破壞了。從個人的方面講,一個人的成敗根源,就源於我們內心的與敬。如果連應有的信用都沒有了,在社會上做事就很難得到人家的信任,那就很難想像,還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做成的。這個就是《中庸》上說的“不無物”。如果缺乏真的心,表現在外面呢,就是言語不信實,任何事情也就很難成就了。而從社會方面說,如果人人都互相欺騙,就會造成人群互相猜疑,導致社會秩序紊亂。所以這說明了言語很重要。無論是佛教、基督教、儒家等等,都是把不妄語作為基本的戒律。不妄語的效果是什么呢?不妄語的效果就是“發言成證”。就是你說的話呢,別人不需要考慮,非常的信任你。*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小故事大智慧学习传统文化利己又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