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十九讲第三讲君子与小人

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80516/6259289.html
图片《国学十九讲》第三讲:君子与小人。上一讲我们分享了《小人之使》,“小人之使为国家”,是有可能给国家带来灾难的,但是“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一个国家的社会管理,尤其是财富管理是少不了小人的,这是一对矛盾。大人要“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而小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大人和小人和谐共生才是一个好的社会。尤其是大人,在道德修养和社会表率方面,一定要能够做到克己复礼、推己及人,能够做到“忠恕之道”,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和小人是一对关系,大人和小人又是一对关系,大人和小人的关系更多的取决于社会行为的决策和执行,君子和小人的关系更多取决于“利己”和“利他”的道德标准。上一讲我们已经分享了在“大学之道”统驭之下的“小人之使”,今天这一讲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君子与小人概念。图片说君子与小人概念,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君子的由来。大家注意看君子的“君”字,在甲骨文里面的写法看上去就像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佝偻着身躯,蹒跚行步,由此可以看出“君”最早的意思是老人。老人在古代尤其是在秦以前一般被看作智慧的化身,因为那时候大家普遍没有教育,一个年岁很长、见识很多,尤其是因为年长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的老人,往往会被大家认同,属于先知先贤,渐渐地老人就变成了社会上公认的有知识、甚至是有道德的人了。君子的“君”以前是没有“口”的,最早的时候写出来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尹”字,下面没有口。到了商周时期以后,“尹”就因为老的原因被借用作为一个官职,比如当时楚国的宰相就叫“令尹”,“尹”是一个大夫的官爵,后来在文字的演化中尹下面加了一个口,变成了尹这个官员所说的话,官员所说的话都是对社会、对民众有利的话,都是正确的话,都是要用来作为表率和执行的话,于是渐渐地,能够发号施令的人我们就称他为“君”。君作为社会的治理者,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大人,君是指最高管理者,是最早的大人的概念,一个家族的管理者,我们叫家君,一个国家的管理者,我们叫国君。后来因为《周礼》,我们有了大人和小人、大宗和小宗的概念以后,君的概念就渐渐地不再代表官职,不再代表年长了。楚那时候偏安南方,跟周朝相互对立,因为他从文化上要跟周王朝形成特立独行,不愿意随着周王朝的官制,它虽然模仿周礼,但是很多的说法都跟周朝不一样,于是就有了令尹这样的词来代表官职。在大人和小人的概念出来了以后,君的嫡长子继承了爵位继续做君,而其他儿子不能继承爵位就变成了小宗之人,降低一个贵族级别,但是降低了的贵族级别和原本就是低一级的爵位的贵族还是有区别的,因为他们原本是“君”的儿子,也就是君子,因此在同一等级贵族群体里面,君子就是最优秀最尊贵的。后来,我们就把一些具备了一定的品行和知识能力的人称为君子,再后来渐渐地大人的概念越来越泛了,君和大人的概念就明显分开了,君子的概念也就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德行的代表,不再是社会管理者的含义了。图片《四书五经》中有一本重要的书,叫《周易》,在《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辞里,就大量地出现了大人和君子这两个概念。比如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是《周易》开门两卦的卦辞,乾坤两卦用的都是君子,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实际上这里表达的意思就是《周易》讲述的天地大道,在大的道理上他讲的是德行和能力,不太注重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当然,《周易》具体的卦辞里面也经常出现“利见大人”这样的词,像这样的词指我们占卜者有利于跟大人有所交流,有所交集,而不利于去跟小人做交流和交集。这里面的大人可以指国家的管理者,也可以指拥有了一定的资源或者拥有了一定智慧的人,在《易经》里面大人和君子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四书五经》另一本经典《诗经》里面,也有多次关于君子的表述,最为大家所广为传颂的就是《诗经·关雎》里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边的君子是指青年男子,当然是指贵族里面的有文化修养的青年男子,这才能叫君子,我们普通的庶民、国人、野人是不能称为君子的。《大学》里面引用了《诗经》的一段话,叫“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里对君子的形象有了一个很具体的解释,还说“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还有“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等,这里就把君子的形象描述的非常立体化,非常丰满了。一个君子不仅要有彬彬有礼的外形,还要有满腹的经纶,还要道盛德至善,既能克己复礼,又能胸怀天下,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君子。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历代先王就都是君子。图片从君王的儿子到优秀的贵族,再到具备道德修养的青年男子,以致于一切具备道德修养水平能够为民众谋福利的人,君子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文中我们也说了小人的概念,小人其实原本也是贵族,小人只不过是不能继承爵位的贵族,他们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为社会服务,小人通过学习成长,通过为社会服务,通过自己的职业进步不断地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他们追求的目标其实就两个:一是大人,这非常困难,因为你原本不是大人,想获得大人的爵位,那可能就要改朝换代;二就是君子,虽然我不能成为大人,至少我能成为君子,虽然我不在其位没有权力,但至少我能够思考天下大事,能够给天下管理出谋划策,能够让天下人知道社会应该怎么走。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的这一段故事,其实就是一群君子去找那些大人,希望大人们能按照君子们提出的治国方略去治理国家,去发展社会民生的故事。士是贵族的最后一个层级,是小人的极端表现,《论语》里子贡曾经跟老师有一段对话,子贡就问老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士?老师说:“要想成为士,那你得有一定的能力,要能为你的国君出使外方,能够为国家争得荣誉,这样的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士了。”子贡就说标准太高,这只有当了国相才能代表国家跟外邦外族做谈判,能不能降降标准,我们其他人也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士。孔子就说:“如果你的乡里,邻里们都对你很满意,大家都认为你在家是很孝的,出外是诚信的,这样的人我们也可以称为士。”子贡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个性,他就问还能不能再降低一点标准,有没有更次一等的士呢?很显然我们看到的士很多都达不到这个标准,于是孔子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叫做: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也。这段话说,一个人如果说话算话,说到做到,也勉强可以称为士了。言必信,行必果,这样的信用是一种极端信用,虽然说话算话,但是缺乏灵活,缺乏中庸,这样的人虽然在孔子的嘴里把他说“硁硁然,小人也”,但是孔子还是承认他们是最低一级的士。子贡还是不依不饶说,那你说这样的人还算小人,我们现在的那些大人贵族们能不能算得上士呢?结果孔子很鄙夷不屑地说了一句说:“那些酒囊饭袋,他们算什么,不要给我提。”这是在《论语》中很著名的一段,叫子贡问士,这段故事可以看出在孔子儒家思想的标准下,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士,而士才仅仅是走向君子的起点,因此,君子的道德标准其实是很高的,士又同时是小人的主要标准,我们说硁硁然小人也,可以为士矣,可见,小人的标准也是不容易的,不是谁想做小人都能做小人的。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并不是说小人就唯利是图的,“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小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比较注重物质利益,他们为了自身和家庭的生活会以利为先导,但是他在求利的过程中,要言必信、行必果,要坦坦荡荡做人,这样的坦坦荡荡求利的人才能成为小人。如果是坑蒙拐骗求利的人,那是坏人,是算不上小人的。图片在《论语》里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叫做“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段话在历史上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解释是把小人解释成孩子,小朋友。古代生活条件比较艰难的时候,是男人的世界,男人不管是做官行商,不管做哪一块大家都有规矩,在贵族有《周礼》,随着贵族和民间的渐渐的融合,在民间也出现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契约精神,都是有规矩可循的,可是一旦回到家里,跟女人、跟孩子这时候只能讲情,不能讲理,没有理可讲,于是所有的这些规矩就都不能起作用了。因此女子和小人是在我们的儒家思想礼法内,是比较不好搞的。也有其他的解释反对这样的说法,认为女子和小人的女其实是你的意思,这是孔子在聊天的过程中对弟子的一种批评,甚至是指责,意思是我看你和这些小人们一样是最难交流的,是最难开化的,当然这种解释有点牵强附会。今天我们分享了君子和小人以后,就好理解这句话了,小人利己,君子利他,小人做事永远是把自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而女人是主要承担家庭职责的,是以家庭、以孩子或者说是她的家族利益为上,她们没有天下之心,没有公平意识。女子和小人在这里共同的特点,共同的价值观都是利己,而男人行走社会闯荡江湖讲究的是利他,是要修君子之德的,价值观不同,在不同的价值观下,那么我们就不要去对女子和小人有更多的要求才好。《论语》里还有一句话叫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周礼》作为我们行为准则,实际上是贵族之间的行为准则,对于为天下人服务的大夫,即便犯罪了也不能用肉体折磨的刑罚来处置,而对于只求温饱的普通老百姓,用“礼”的标准去要求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应该的。“刑不上大夫”也经常被误解,认为是公卿大夫们犯了错误可以不受处罚,这当然是不对的。公卿大夫们犯了错误也是照样要处罚的,王子犯法都与庶民同罪,只不过处罚的方式不一样罢了。对于庶民可以打板子、抽鞭子,可以把他吊起来、捆起来、扔到河里去,可以曝尸荒野,可以杀头,但是公卿大夫如果犯了错,处罚是要处罚的,但不可以用刑,一般情况下赐一杯毒酒,或一条白绫,让你自己了断,这才叫做“刑不上大夫”。小人通过修炼最终能成为君子,然后能成为圣贤,这是小人职业成长的最理想的抱负,最高的职业愿景。孔子在开门办学的时候,不分贵贱,有教无类,从官二代、富二代,到普通的小人,到国人、野人,什么人都教,还包括奴隶,孔子的弟子漆雕开就是奴隶。不管什么样的出身,只要愿意学习,都可以在孔子的学馆里一起学习技能,一起修行君子之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很有可能是孔子在给弟子们讲《周礼》的时候说,除了女人和小人不需要跟他们讲《周礼》外,在其他任何时候我们讲“礼”都是可以通达的,只要我们能够掌握了《周礼》的精髓,便可以天下通行。后来孔子带着弟子们在周游列国途中到了一个陈国和蔡国的边界,在这里他们被困住一周的时间,在极度困苦面临生死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次激烈的关于价值观的辩论,这就是“陈蔡绝粮”的故事,以后有空再分享。修君子之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爱小人,不能看不起小人,不能鄙视小人,更不能与小人为敌,一个君子一旦要与小人为敌,他一瞬间就变成小人了。君子是可以被改变的,而小人是不可以被改变的,如果有一个人想去改变小人,那这个人一定是小人。所有的君子对小人的态度都是包容、谅解、支持、爱护,不会对小人有过于苛刻的要求,而小人中的佼佼者,在与君子相处的过程中,被君子感化而想成为君子,这时候他就已经具备君子之德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60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4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