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利息理论
价格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相同条件下,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反之则价格上升。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由边际效用理论来解释。
显然,市场利率与信用的供求关系同样直接相关。但是,利息理论至今为止并没有边际利息理论。仅仅从原始利息源于时间偏好这一基本原理出发,并不能解释利息水平是如何被决定的,同时也就无法将利息水平与信用的供求关系联系起来。
以前的理论家没有从边际效用理论中得到启发,建立边际利息理论,可能完全是一种不经意的忽略。
边际效用理论说明,在行动的先验范畴中,同质手段的不同单位的 个单位总是优先用于最重要的满足,第二个单位用于次重要的满足,以此类推, 一个单位用于最不重要的满足—边际满足。同质手段的不同单位边际效用递减,行动总是在边际上作出价值判断。
考虑到时间偏好,即相同满足的现在评价优于未来评价的程度,或者说满足的迫切程度,对于同质手段的不同单位而言, 个单位总是优先用于最迫切的满足,第二个单位用于次迫切的满足,以此类推, 一个单位用于最不迫切的满足—边际满足。同质手段的不同单位的迫切程度递减,即边际利息递减。行动总是在边际上作出迫切程度的选择。边际利息递减同样是行动的先验范畴。
对于行动而言,人们总是最迫切地想要获得最重要的满足。从术语上区分满足的重要性和迫切程度,并不是一种文字游戏。因为时间偏好的确是一个必须单独分析的范畴。如果说行动的价值判断不是对事物整体上的评价,而是行动人对于一定数量的手段所提供的有限满足的评价,因而只有在边际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建立价值理论,那么,行动的时间偏好也不是一种对事物整体上的评价,行动人同样是对一定数量的手段在一定时间间隔的重要性差异的评价,因此也只有在边际利息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利息理论。
如果有多个单位的同质手段可以用于同一目的,那么,行动人所选择的那个手段,就既是其中最不重要的那个手段,也是最不迫切的那个手段。
边际利息理论并不是一个牵强附会的利息理论,对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决定而言,我们必须承认相同条件下信用供给的增加会导致利率的下降,也必须解释这种现象。如果不引入边际利息理论,就根本无法将市场利率水平与信用的供求关系联系在一起。
市场利率是原始利率的体现。人们对于相同条件下的现在商品优于未来商品的程度的评价,表现为信用交易的市场利息。在以货币为交易媒介的经济社会中,信用交易一般都涉及货币,要么是商品与货币之间的信用交易,要么直接是货币借贷。并且信用交易主要是货币借贷,因此市场利率就表现为货币利率。
相同条件下,现在商品的增加,可以增加信用交易的供给,市场利率因此而下降,这可以并且只能用边际利息理论来解释。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资本充足的富裕国家的利率一般会比资本缺乏的贫穷国家的利率更低。
就货币供给的增加而言,需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位货币的增加,这些增加的货币进入借贷市场,将直接降低市场利率。另一种是信用发行银行以一致的信用*策降低市场利率,发行更多的信用媒介,从而增加广义货币的数量。降低利率可以增加信用需求,这也只能以边际利息理论来解释。
货币数量的增加,如果超过货币需求的增加或者货币需求没有增加,就会引起货币的客观交换价值的下降,货币利率在原始利率的基础上,就会加上正的价格贴水。因此,试图提供“廉价货币”甚至消灭利息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时间偏好是不可改变的行动范畴。不仅如此,通货膨胀和信用扩张还将导致错误生产与过度消费,并出现虚假繁荣与经济萧条交替的商业周期现象。
当然,商业周期并不是这里要讨论的问题。这里 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