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金融数据超预期纾困政策效果显现中国

本报记者陈姝含中国人民银行5月11日公布了4月社会融资规模和金融统计数据。在货币供应量方面,4月广义货币(M2)余额.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3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02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分别比3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6个百分点。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对中国经济负增长影响,货币政策的宽松局面仍在持续,这促使M2增速维持在高位。随着中国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居民消费有所回升,居民消费信贷有所反弹,此外,商品房销售逐渐恢复,带动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随着中国企业复工复产率逐渐回升,在宽松的信贷环境下,企业信贷需求继续回升。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M2同比增速大幅回升。在社会融资规模方面,央行初步统计,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2万亿元。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超预期是货币政策和融资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疫情暴发以来央行的一系列宽松政策使货币供给持续增加、利率下降。另一方面,疫后企业复工复产本身比正常情况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且贷款利率的下降、企业盈利预期的逐步好转以及居民家庭购房需求阶段性释放等使中长期贷款需求增加。而作为经济运行领先指标的社会融资规模超预期增长表明我国经济在加快恢复正常。同时,4月M2超预期增长,体现了宽货币向宽信用的转换,表明货币流通机制进一步畅通,货币派生能力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增大。王尧基指出,从融资结构角度来看,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超预期增长主要是由于中长期贷款和企业债券的增长,表明低成本贷款、直接融资的比例在增大。同时,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占比下降,表明高成本融资的比例在下降。这说明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在优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在苏剑看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将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稳定经济增长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宽松,为年4月的社会融资规模超预期增长提供了政策基础。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好转,企业复工复产率逐渐增加,企业为了满足生产需要,有较大的融资需求。从4月的社融数据可以看出,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超市场预期。企业债发行规模是社融增量的另一支撑因素。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势,王尧基预计,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保持较宽松的状态,6月社会融资规模将保持比上年同期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内外形势看,疫情背景下主要经济体都实行极宽松的货币政策,现阶段我国的全面复工复产仍需要较充裕的流动性支持。苏剑则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12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4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