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文|苏宁金融研究院,作者|*大智
“元帮你修复征信报告,消除征信污点,还你征信记录清白,从此房贷、车贷、各种贷不再因征信被卡……”
看到上述广告,你会心动么?
我猜并不会!
因为你并无征信污点,或者说,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征信有无污点,也从未关心过自己的征信报告。
但是,对于一个征信已经“花了”的人,征信修复已经触及了痛点。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你看到“征信修复”未必是你所需的征信修复,正所谓“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毕竟没有一个骗子会标榜自己就是骗子。
那么,征信修复到底是否靠谱,已经“花了”的征信,有机会修复么?
1
征信修复具有广泛的含义,在此,本文仅讨论个人征信的修复。
在说明征信修复时,就不得不提一下修复的对象之一——“个人征信报告”。在前几期文章《起底个人征信》和《二代征信报告快上线了!这四种投机套利行为将彻底失效》(点击查看)中,我们已经对个人征信行业和个人征信报告作了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相关数据,个人征信异议的申请数量自年统计以来,呈波动上升趋势。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未披露-年具体数据,但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服务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批复》(发改价格[]54号)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自年1月15日起全面开通了线上线下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异议的申请数量自年有了爆发式增长,到年末,全年个人征信异议申请数量超过4.1万次(参见下图)。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个人征信报告越来越重视,信用修复的意识逐渐崛起。但是,个人征信异议的申请仅仅是信用修复的方式之一,《征信业管理条例》《关于加强和规范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了公民进行信用修复的权力。
那么,在明确信用污点可以被修复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知道大概有哪些情况是造成信用污点的原因。
2
信用修复是信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并无相关法律对其进行统一的定义和界定,已出台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对“信用修复”的支持和鼓励。但根据信用主体及其意愿,大概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由于信用主体主观意愿不积极导致。例如在银行贷款时,到期拒不还款或不能还款的。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这类失信行为逐渐增多,很多人通过“薅羊毛”、“撸口子”等方式在互联网金融平台借款后,拒不归还或逾期归还,在平台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后,上报逾期/未还记录,最终显示在个人征信报告之中。
那么,针对该类信用记录,是否具有可修复性呢?答案是肯定的!法律法规赋予了每个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其修复方式我们将在后文详述。
第二类是由于信用主体客观遗忘导致,典型如信用卡/贷款忘还。针对此种情况,多数机构都设置了一定的“宽限期”,即在信用卡还款日到期后的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5天),及时归还,逾期记录并不会显示在征信报告中。
但是这个“宽限”并非无限次,若频繁在“宽限期”才还款的个人,机构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将逾期记录予以上报。
针对这种逾期信息,除了和前一类同样的修复方式外,也有其他修复方式。
第三类是非信用主体本身原因,也非本人意愿不积极导致。其原因主要是信用信息收集、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身份盗窃”所形成的。例如很多人因为过去的身份证号重复而引起的非本人贷款信息,以及无故“被法人”、“被办卡”、“被贷款”等现象。该类信息所引起的征信报告信息错误,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申诉申请中占比较大。
目前,信用修复行业及工作在国内并未有足够的市场和重视,因为个人征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但国外不同,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个人征信已经极其发达,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梳理部分发达国家的信用修复市场,能够更好地为我国信用修复市场发展提供借鉴。
3
提到国外征信,自然不能不提美国,美国是征信行业市场化发展的典型代表。
美国于年实行《公平信用报告法》,公民可免费获取信用报告,民众愈发重视自身信用状况并提高自身的信用(与我国目前极其相似)。
20世纪80年代起,市场开始出现信用修复机构。但此时的信用修复机构大多以不当牟利为目的,先收费并承诺消除信用报告中的一切不良信息(包括合法的负面信息),大量消费者因此被骗。由此,引发社会各界对信用修复市场的重视。
在此背景下,年美国颁布《信用修复机构法》,并打击各类违法、虚假的信用修复机构。年成立行业协会《美国信用修复机构协会组织(NACSO)》,制定相关行业准则,并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NAC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