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71230/5971035.html年以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把贫困治理与乡村善治相结合,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指标,积极探索建立“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让“无形的信用”成为“有用的资产”,扩大文旅扶贫优势,为贫困地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生动范例。业内专家认为,巴马县“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本质上是将市场的契约精神与农村的“熟人社会”充分结合,全面加强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百姓美好生活拓宽了道路,夯实了党在乡村的执政基础,体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01.搭建“信任桥梁”破解乡村资金难题▲在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的仁寿乡舍,大门对联的文字平实恬淡中透着深厚文化底蕴。王彬摄开办民宿、种桑养蚕、发展农旅,资金从哪儿来?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村民邓红云指着自家门口的“信用户(5A)”牌子说:“有了这个认证,我能向银行贷款30万元。”▲兴仁村村民在“小蚕共育室”作业卢旭摄为解决贷款难、资金短缺的问题,巴马瑶族自治县创新构建“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将积极向上的经济生态指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指标、优秀自信的文化生态指标、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指标、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指标分门别类,设置成二十九大类多个具有操作性的具体指标分值,将农户信用分为B级和1A级至5A级共6个等级。据巴马农村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银行根据信用等级发放的信用贷款,可以一次授信、随时用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农户融资需求,还抑制了农村高利贷,优化了营商环境。信用体系评级赋值,让精神与物质、道德与经济、人品与产品“联姻”。信用分数、信用等级越高,金融机构授信额度越大、贷款利率越低,产业政策、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越大,信用户凭等级享受免抵押、免担保、优先办理等红利。非信用户(B级农户)则只评级,不授信;因违法乱纪、借钱不还等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的农户,在贷款方面予以限制。截至目前,巴马全县累计户农户参与信用评级,参评率达94.61%,信用户占比82.38%。农户“信用好、有钱贷、能致富、钱要还”的责任意识显著增强。“信用评级给游客吃了定心丸。我们不仅因此有更多回头客,还有老客带新客,生意越做越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让邓红云结束了10多年的外出务工生活,尝到了家乡发展的甜头。他拿出家里7间房做民宿,剩下3间自己住,门头房还经营一间小卖部,一个月六七千元收入,贷款很快就还清了。像邓红云一样,平林村几十户农户纷纷发展乡村旅游,开设农家旅馆等,并引进企业对日常运营进行专业化管理,每年增收近3万元,生活越过越滋润。02.激发内生动力构建脱贫长效机制▲幸福的笑容挂在兴仁村村民脸上卢旭摄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错综复杂,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贫困治理除了解决吃、穿、住、教育、医疗等问题,更关键的是要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践证明,仅仅注入资金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境况。要变“输血”为“造血”,激发内生动力,才能不断缩小贫困圈。“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正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来指导扶贫开发,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从道德转变、价值重塑、生活方式改变、人格提升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引导贫困群众奋发向上,引导群众树立勤劳致富的观念,培养自我发展的信心,增强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将脱贫由外在推动转变为内生发展。“以前是贫困户受益,现在是信用户受支持。信用体系给了我翻身的底气,给了我摘掉‘穷帽’的本钱,也给了我脱贫致富的方向和志气。”按着“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的指标,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祥兰村廖克杰奋发图强,一步步走出贫困,年底还当选了村干部。巴马瑶族自治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有效引导农户摒弃“等靠要”思想,破解了“干部干、群众看”“越扶越懒”等贫困治理难题,探索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方式,推动形成了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03.重塑乡风民情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兴仁村桑苗郁郁葱葱王彬摄巴马的创新之处在于,信用评分不只看重经济指标,还引入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指标,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坐标系”和“路线图”,也体现了近年来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以文化指标为例,村民会瑶族金锣舞、吹唢呐、参加村级篮球活动和村级文艺队等,都可以加分;村民不重视教育,家里孩子辍学而不顾,则要扣分;参加非法宗教活动,则要纳入“失信农户”名单。村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情况、教育教学、控辍保学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知行合一,“讲诚信,树新风,做文明人”的价值观深入人心。“将抽象的治理理念转化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优化社会治理在乡村基层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巴马瑶族自治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差别化金融支持的手段,把对农户的支持力度与其践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热情程度结合起来,凝聚起广大乡村居民的强大合力,重建了乡村价值观,形成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巴马长寿老人优秀自信的文化生态逐渐形成,乡村社会也更加和谐稳定。信用体系帮助农民摒弃陈规陋习,红色文化、长寿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优秀文化广泛传承,农户积极参与“书香巴马”“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信用认证成为农民的“道德身份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年89.93%提升到年的98.04%,农民素质和信用意识不断提升,干部群众“言必信、行必果”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巴马瑶族自治县委相关负责人说:“信用体系建设带动村貌村容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乡村社会文化程度显著提高,乡村有效治理有了更多抓手,收效明显。信用管理为巴马乡村振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年1月28日《中国文化报》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讲信用兴文旅谋幸福》↓↓↓↓↓↓↓↓↓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