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助企纾困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住建局:当好为企服务“实干家”
市场有需求,住建见行动。
今年以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群众立场、群众路线,把市委市*府的决定和决心化为住建系统的行动和信心,既做好规定动作,又出彩自选动作,前置服务关口,创新服务形式,主动延伸服务链,快速完成必选题,满分答出附加题,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模式”。近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助企纾困实践中又蹚出一条为企融资新渠道,在助推建筑企业劈波斩浪破圈出阵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当好服务“实干家”,赢得业界交口赞誉。
调研走实
“调”出金融助力企业发展青岛新方案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给发展中的建筑业蒙上一层寒霜。年初,部分青岛施工企业因资金回收困难,在复工复产滚石上山的道路上被绊住了脚,在摇旗呐喊寻求新的发展中被缚住了手。
为深入贯彻落实“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部署要求,自今年2月底开始,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紧抓转变作风强能力,真抓实干促发展,深入建筑企业一线,围绕复工复产、助企纾困、保障民生开展了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活动。4月20日,市住建局工作人员来到青岛亿联建设集团,敞开话题谈痛点、开门见山说难点、从头到尾捋瓶颈。看似来也匆匆的一场调研活动没有去也匆匆,在这次简短的交流中,参与调研的同志得知青岛亿联建设集团因业务拓展升级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
资金链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关乎企业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命脉。如果不能尽快解决,任由这种缺口放大,这家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励精图治近五十载、集设计、施工、检测、新型建筑等建筑全产业链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将在爬山翻梁的新征程中受到羁绊。
“在建项目要保质保量,已完工项目资金回收困难,新合作项目需要垫资,所能采取的融资渠道都已采取,但相比于企业快速发展的更大需求,还是捉襟见肘,缺口较大,一旦资金链力道不足、韧劲儿不够,一渠活水很快便会成为一潭死水,再次盘活则要付出倍数级的代价和努力。”青岛亿联集团董事长李海涛说。
是陪着服务对象一起皱眉头,还是创新方式为服务对象展笑容?面对调研内容,市住建局人员没有就调研而调研,不等不靠,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路径开辟路径,在仔细分析研判后,现场确定由建筑市场监管处马上落实。
形式任务就是动员令。接下*令状,建筑市场监管处现场办公,聚焦建筑业融资难题,摊开产业面,研究具体措施、时间节点,在最短时间内探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融资新渠道、新模式。
部门背书
背出额度大利率低发放快的优质信贷
该模式的一大特点是主管部门背书。
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这一模式在全国多地已经出现并试点。根据该模式,一个建筑项目获得绿色信贷认定后,可享受合作银行差别化优惠*策,获得一定数额的信贷。但该模式付诸实践的一个前提是建筑项目已经完成绿色建筑认证,符合条件才能信贷。
相比于已有模式,在此次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中蹚出的青岛新模式将认证环节提前,并由*府主管部门背书,这样就大幅缩短了信贷交付“工期”,拓宽了现金流渠道。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对施工企业复工复产、抢攻现有项目、招揽新项目、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府部门背书不是担保,而是一种有效保障。”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市场监管处处长方永林说,这种保障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一个主要方面便是能够实现优质信用的双向奔赴。一方面,相比于银行,主管部门对行业企业了解最为深透,能够为银行提供相对更为准确、更为真实、更为完整的企业信息,供银行选择可提供的信贷额度,可从最大程度上确保信贷安全;另一方面,相比于企业,主管部门背书,企业能够通过谈判获得更多信贷优惠*策,金额大、利率低、发放快、效率高,确保信贷好钢用在刀刃上,切实让金融起到“及时雨”的最大功效。
“速度非常快,从住建局来调研那天起,这件事便被提上了议程,住建局重视,建设银行重视,我们全力随时跟进配合,准确、真实、完整地展示自己的资质和信用,经过与建设银行两轮座谈和评估,我们的信用获得对方高度认可。6月27日,3亿元信贷便到了我们集团账户,前后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青岛亿联集团财务总监李金友说。
成效显著
余家企业得益于融资新渠道稳健远航
调研的第一步是走实走细,服务的第一笔是用心用力。
在此次助企纾困实践中,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创新服务方式,从实处出发,从细处入手,真抓真干真落实,积极与银行搭建*企银三方交流合作平台,主动为银行推荐有发展潜力、信誉良好的建筑业企业,帮助银行了解有需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促成银行为建筑业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在*策范围内给予优惠利率,努力解决企业因缺乏有效抵押物而碰到的融资难题,一次普通的调研引发跨界合作新范式,聚成合力。
据统计,今年以来,在该融资新模式下,相关银行已为青岛市余家建筑业企业发放贷款余亿元。今后,市住建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建行、工行等大型银行金融行业的对接和沟通,促成“银企”达成战略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建筑业的支持力度。
企业回响
将“双向奔赴”示范好接力好传递好
满意度是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尺。高质量的服务激发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壮志,澎湃出肩负使命高歌猛进的回响。
“对于住建局调研及后续服务我们当然非常满意,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惊喜,今后,我们一定会将这场‘双向奔赴’跑好、接力好、传递好、示范好。”青岛亿联建设集团总经理助理吴昆说。
亿联建设集团秉承“以客户价值创造为本,以成就员工价值为重”的经营方针,立足青岛、深耕山东、面向全国,市场区域覆盖广东、江西、湖南、安徽、四川、新疆等全国多个地区和省市。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道路上,亿联建设集团取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工程设计建筑行业甲级资质、市*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等多项资质,率先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国家专利、省级以上工法、QC各余项,是BIM+智慧工地建设全国领*企业。从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博览园、创智产业园到东方时尚中心、医院西海岸院区、哈尔滨工程大学,从市*工程、公建工程到住宅工程、工业厂房工程,从智慧(能)建造到人才团队、社会责任,一批批镌刻着城市发展印记的优秀案例,让亿联建设问鼎“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市*金杯奖”等国家级行业最高奖项,荣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AAA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未来,青岛亿联建设集团将紧跟城市发展新战略,积极融入城市发展新格局,与城携手、与城同梦,坚持科技导向,扛牢社会责任,以“成为*府信赖、客户赞誉的科技型绿色建造服务商“为愿景,不断培筑提升绿色建造、智慧建造、数字建造能力。
真抓实干
三大措施助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问”企业所需,“解”企业之急,在“成事争一流”上锤炼过硬作风能力,保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进取意识,拉高标杆、敢于攻坚、善于创新、勇当龙头、争先进位、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全市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的铿锵号角余音嘹亮。今年以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实干家”的服务理念,创新驱动的服务方式,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坚定态度,出实招、谋新策,助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次又一次彰显全市住建系统谋事唯实、执行务实、成效求实、真抓实干促发展的优良作风和过硬能力。
聚焦精准服务,做大做强市场主体。扶持企业资质升级,研究建立“四个一”工作服务机制,实行一个重点企业、一套帮扶方案、一名专员服务、一个专班推进,帮助企业全面、清晰地把握和理解资质申报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申报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服务企业进一步理清申报材料,支持企业把握*策窗口期,尽快资质升级。今年以来,通过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精准帮扶,2家企业晋升特级资质,4家企业进入特级资质审批环节,新晋特级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11家企业资质晋升总承包一级。近十年来,青岛市特级、一级企业数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新增特级资质企业12家,总数达到15家;新增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67家,总数达到家,高资质等级企业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主力*。
青岛市建筑业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德才股份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山东省首家国内A股上市的建筑业企业;8家企业入选年度全省建筑业30强,4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百强,入选数量位居全省首位;21家企业入选全市企业收入百强,企业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建筑龙头企业总体实力稳居全省前列。
聚焦着眼精准推进,打造总部经济新高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主动靠前服务,市住建局逐个调研我市项目较多、产值较大的外地企业,一对一认领企业招引“任务书”、一对一辅导讲解*策红利、一对一明确企业落户“路线图”,吸引行业龙头企业来青设立区域总部,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壮大行业规模实力。先后出台《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六条措施》等系列*策,对落户的特级企业、一级企业分别奖励万元、万元,用最优质的*策环境、最广阔的发展前景、最优质的服务水平吸引行业龙头企业落户。近年来,中建八局发展、中铁建工二公司等20余家企业纷纷落户青岛,这些大型企业的入驻,带动了本土企业升级、增项、提效,为建筑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
聚焦精准施策,拓宽拓广市场布局。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业市场环境,青岛市紧抓本埠、埠外市场两条主线,坚持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服务企业拓宽拓广市场布局。搭建“出海”新平台。倡导成立“青岛国际工程发展联盟”,通过联盟平台,实现了由“借船出海”向“抱团出海”的新突破,帮助青岛市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互利共赢。“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建筑业企业外出施工足迹遍布北京、广东等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51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出省及出国产值.3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46倍;构建“本土+”新模式。积极探索“本土+”运营模式,为本外地建筑企业、民营国有建筑企业搭建平等竞争平台,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地建筑企业与本土建筑企业构建战略合作平台,支持企业采取联合体投标等方式参与参与轨道交通、港口航道、体育场馆等重大项目建设。青建集团、中青建安等青岛本土企业通过联合体等形式参与青岛地铁等重大工程施工,通过企业间良性互动,提高本土建筑企业经营与承建能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