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科学中国人诚信度全球最低是也非也

作者:沈三万老沈

转载授权(文末留言,或添加)

人之初,性本善。

对每一个自然人个体而言,一个“善”字里,“诚信”占据了重要位置。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赋予了诚信厚重底蕴,孟子言“有诸己之谓信”,北宋思想家张载曰“诚善于心之谓信”,可以说,诚信为五千年的礼仪之邦构筑了所向披靡的城墙,之于古国意义深远。

然而,至当下,这一文明古国的重要城墙,正在无声无息地,悄悄开裂。

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不诚信而已,多大的事。

多大的事?

经济、财富、社会秩序,都因此正在悄悄裂变。

诚信:冰山一角

年12月,知名公益平台“水滴筹”爆发丑闻。

线下地推人员扫楼冲业绩、筹款每单提成、募捐金额填写随意。澎湃新闻报道,一医院ICU内向患者家属宣传水滴筹,指导家属如何包装患者的“故事”,至于筹款金额、医院付费单等资料,则表示“随便,没有也没事”。

这则新闻,将水滴筹不为人知的阴影一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在筹款人方面,虚假筹款等问题被逐一曝光,甚至有人表示,就算把病历PS一下,也能发起筹款,金额高达10万。在捐款人方面,水滴筹堪称贩卖焦虑的 版本,捐款人刚捐完款,就会收到水滴筹的医疗保障险投保链接,提醒你购买保险可以避免这样惨。

以“公益”为旗帜的“生意”,现金流有多厉害?

截至目前,已经有近万名有困难的大病患者通过水滴筹求助到了来自近3亿好友的爱心赠与,累计近亿治病钱。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明面上水滴筹不盈利,但是水滴筹的模式能够带来一笔可观的现金流。水滴筹成立三年了,也就是36个月,平均每个月5.5亿元流水。捐款周期是30-天不等,如果没有提现,这笔钱就在企业账户中,这就形成了资金池。

在“现金为王”的时代,现金流决定着企业的生死。与P2P臭名昭著的高利贷模式、共享单车人人喊打的押金制度相比,以水滴筹为代表的“公益”隐形现金流模式,无疑讨巧得多。

人们这才震惊地发现:“原来水滴筹不是公益组织,而根本就是一家以营利为目标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诚信”,从道德沦为生意之后,开始现出惊人威力。用得好,一飞冲天;用不好,反噬自伤。

令人警惕的是,诚信的裂缝,正在越来越大。

比如高校:年12月,上海财经大学爆发“钱逢胜事件”。哗然的看客表示,该事件的恶劣影响不仅在于其行为,更在于该行为将传道受业解惑的学校这一传统受人尊敬的光明之地,变成了与社会黑暗无异的污秽之所。当教师的诚信破产,年轻人不再相信教师,作为根基的教育是否会被动摇?

而至于和人们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领域,诚信更是岌岌可危——

衣:质量方面的诚信问题已是老生常态,近年来,涌现出了比之更严重的诚信问题。年5月,一位淘宝顾客钻了“7天无理由退货”的电商空子,在五一假期前购入18件衣服,总价多元,假期穿后以“不喜欢”为由发起无理由退货。据悉,此类模式已是成熟的一种钻空子模式。食:每年的,都号称各大食品公司公关部的“年终大考”。上榜黑名单的品牌,不计其数。住:住房与诚信,当中的血泪史,可以写一本书。前有大品牌相继爆发质量问题,后有租赁市场“百分百真实房源并不真实”“中介高额押金陷阱”“一不小心变P2P还跑路”等恶劣事件。诚信二字,无处觅影。行:共享单车的破产,是当代信用破产的最生动例子。对公司而言,“流动吸储点”的算盘彻底凉了,对老百姓而言,“藏辆车在家”“给车上个锁自己用”等“小聪明”,不管用了。诚信破产的背后,是一地鸡毛、堆积如山的共享单车“坟地”。

年6月,全球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期刊,在全世界范围内做了一组关于诚信的实验,结果表明:全世界中国人诚信度 。

此新闻一出,舆论哗然。

一方面,该实验确实存在着不合理之处,比如将钱包丢在地上,留下失主的电子邮件看是否会还给失主,而中国人的社交习惯并不在邮箱;另一方面,人们也不禁扪心自问:说中国人的诚信度 ,我们显然不同意;但如果说中国人的诚信度不错、很高,我们敢同意吗?

变局:从有信到失信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提到“诚信”问题,人们都会想起一个参照物:邻国日本。

事实上,鲜为人知的是,在不久之前的20世纪初,全世界范围内对“诚信”的评价中,日本都远远不如中国。

出生于年的日本作家井原西鹤表示:“唐人(中国人)讲究信义不食诺言,绸缎匹头,表里一色,药材不掺假。木是木,金是金,多少年也没个变。贪诈唯日本,缝衣针越来越短,布匹面儿越来越窄,纸伞不上油,惟偷工减料是务;货一出门,不管退换。”年,渣打银行总裁霍华德·格威瑟称:“中国贸易商的信贷记录之优异堪为全球商家楷模。”年,日本学权威贝西尔·张伯伦写道:“人们喜欢把中国人和日本人放在一起比较,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和日本人生活在一起比较开心——他们讲卫生、性情和善、有艺术情趣。但另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人更值得信任。”20世纪初,曾任汇丰银行经理的艾文·卡梅伦爵士说:“世界上没有人比中国商人或银行家能够更快地取得我的信任。过去25年间,银行在上海生意做得很大,经手过的白银达到几亿两,却从未见过一个拖欠债务的中国客户。”

那时,中国人的诚信、华商的良好信誉,是全民族命运一团晦暗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然而,短短百年之后,谁也不会想到,在“诚信”这一领域,国人已面临截然不同的局面。年,中新网消息,发改委表示,每年中国企业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亿。

年,法制日报消息,由上海市*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成的课题组,对上海社会诚信问题展开调查,调研结果显示:诚信作为社会行为中最重要的准则,在具体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中并未得到肯定,反而成为“吃亏”的代名词。

有44.2%的人认为,相比5年前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状况,现在的诚信水平下降了。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

甚至有母亲坦言:教子女有诚信,结果在幼儿园就会吃亏,比如小朋友交换玩具,有诚信的小朋友会按规定归还,无诚信的小朋友则耍赖不还,次数多了,有诚信的小朋友也不想还了。家长坦言,快要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子女了。有家长表示,与其教小孩有诚信,不如教他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适应社会。

而进入社会之后呢?

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建立职业用工制度以来,社会学家认为,职业生活被认为是人生命历程的主要意义,没有之一。换言之,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定义了你。

而今,“诚信”的缺失正在令这一定义内的人类面临集体困境。

之于企业:要用员工时称员工是“兄弟”,兄弟过了35岁后拉一道中年用人警戒线,昔日兄弟秒下岗;之于员工:对企业只谈钱,不谈其他,甚至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积分、落户,也可以利用企业,户口到手立刻走人;之于女性:“一进公司立刻怀孕、休完产假立刻辞职跳槽”的个别女性现象,令其他努力工作的万千女性深受连累,企业与女员工之间的两难已是普遍现象。

“有信者痛,无信者昌”,正在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痛。

深层次的原因是,诚信并不仅仅是道德范围的事,它更是一个经济现象。

经济学:诚信难题

年,英国经济学家DavidHugh-Jones做了一项关于诚信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民诚信度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其国民的诚信度越高。

然而,这一研究无疑是片面的。“诚信度”如何衡量?诚信与经济之间如何具体影响?是否可以通过控制诚信度,从而控制经济,就好比控制产量从而控制利润那样?

这并非个例。

事实上,关于诚信研究的缺失,正是经济学中的冰山一角。

在当今被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主流经济学理论中,一直没出现“信用经济学”分支。即使在非主流的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等的经济学理论中,也见不到“信用经济学”的提法。

为什么?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学术委员会主任林钧跃认为,原因大致有三。

,早期经济中的信用成分太小,对总体国民财富增长或总体经济运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第二,新古典经济学对假设前提的设置,使其难以将信用经济问题纳入其研究体系。第三,信用经济学还需要推翻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从信用经济学视角看,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是不成立的,这将动摇经济学基础。

基于此,虽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希克斯和肯尼斯·约瑟夫·阿罗认识到“交易是凭承诺进行的,信用是一个社会经济构建和运作的润滑剂和包含于交易行为中的基本要素”,但至今为止,诚信研究都被划为了伦理学和*治学范畴,对经济发展及个人财富的指导意义被大大减弱。

看看,不仅“讲诚信”不容易,“研究诚信”更不容易。以至于长久以来,诚信就像饮用水,虽然日日要饮,却淡而无味,人们对之越来越冷漠,能不出事吗?

暴晒:大刀阔斧

令人欣喜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中国的诚信领域正在大刀阔斧地砍向*瘤,将沉积百年的遗*拉到太阳下暴晒。

杀手锏之一,征信机制。

年,“信用监管”首次被写入*府工作报告,信用经济吹响了昂首阔步向前迈的发令枪。

近年来,“*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体系日趋完善,央行征信和百行征信对中国社会的失信行为可谓起到了敲山震虎的巨大作用。两者的信用记录一结合,一个人在社会上的所有信用记录都将三百六十度无所遁形,仿佛透明人。

限制失信之人的子女入学、上大学、进国企,限制失信之人坐高铁、乘飞机、担任特定职位、做特定岗位,诸如此类的惩戒措施都让老赖闻风丧胆,分分钟还清了拖欠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欠款。

然而在群众为之叫好的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响起——

“我就闯个红灯,至于上黑名单限制人生自由吗?”“我没钱,不想抚养老人,这还要上黑名单?”

此类声音竟也博得了相当程度的认同——

“道德范畴的事而已,也管太多了。”“我们又没求着父母生我们,怎么现在还逼着我们要养老?”

我们不得不为此忧虑。

当诚信的缺失正在令华夏五千年“讲文明”“守规矩”“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沦为一些人眼中的“封建思想”“不尊重以己为本的人权”时,这就绝不仅仅是道德范畴的事了。

正因如此,杀手锏之二,区块链,才迎来全面出击的时代。

早在年,新京报就一语道破:区块链其实是“信用机器”。

此言不差。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说法:要做平台,平台 钱。

何谓平台?

平台就是将自己放在了“诚信第三方”的位置上,连接商业交易两头的中介。换言之,正是因为对诚信的追求,让平台成为了现代商业活动中一本万利的巨头。

区块链看不惯的,正是这类挟诚信以令天下的平台。区块链要颠覆的,就是它们。怎样颠覆?不是利益至上的取而代之,而是公平地消灭。

区块链一旦成型,落地应用,对平台而言不啻为噩耗:从会计学角度看,会计、审计行业或将消失;从账户角度看,银行体系或将消失;从资产交易角度看,券商或将消失;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现代企业制度和组织或将消失。

除了平台,区块链试图颠覆的诚信范围,更扩大至个人。

“公开透明,无法篡改”,是区块链令人闻风丧胆的 特色,可以使每个人在区块链网络中建立自己的诚信节点。一旦有人作恶,将会受到来自智能合约和法律的双重惩罚。

这令未来充满想象——

区块链是否会构建一个“信用身份证”社会?父母从小在耳边唠叨“身份证要放放好”,会否将变成“诚信要搞好,丢了信用身份证你将寸步难行”?区块链是否会构建一个“信用商业活动时代”?交易不再需要中介,不再需要第三方证明“交易对手是诚信的,这笔交易可以做”,而只需一查链上记录,就可判断?区块链是否会颠覆现行社会“道德批判缺乏约束性”的软性漏洞?智能合约的惩罚是否会将此漏洞补上?

全世界对区块链既敬又畏,不是没有理由的。

“猛虎即将出笼,或杀敌必胜,或转身反咬。杀的是不诚信的痛点,咬的是靠不诚信躺赢获利的利己主义者。”

区块链这头猛虎,放,还是不放?

“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

一锤定音!

中国,放;中国,对诚信的追求,五千年来从不曾忘。

五千年:生龙活虎

曾有学者将诚信与经济发展程度的关系细分为一条“U”型曲线。其中指出:在社会整体经济刚刚从贫穷迈入富裕的阶段,社会诚信度将降至 值,暴富的可能令市场充满投机。

改革开放四十年,新中国从一片混沌中开天辟地,将世界经济史中的不可能一一变成了可能。从落后到 ,在我们身上,是否能看见上述理论的影子?

“暴富”与“金钱”,如幽灵,试图打破五千年的道德城墙。人们怀疑,只有金钱能建立起人类之间共通的信任,只有金钱本身以及背后那套没有人性的系统,可以令人类信任。

然而,他们忘记了一点。

自人类登上进化史顶端以来,人类社会的维系,靠的从来都是“无价之宝”:诚信、荣誉、道德和爱。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年,有伤有痛,却依然生龙活虎,它自有一套令世界敬畏的自愈之道。

“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就会震惊世界。”

我们从来如此,也必将如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189.html


苏ICP备09012885号-7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