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新规将至,个人信用信息如何更安全

征信新规将至,个人信用信息如何更安全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信用信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与此同时,部分打着大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旗号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并用于非法营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随着征信新业态不断涌现,征信边界不清,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不断出现。日前,央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信用信息和征信业务,信用信息采集、加工等进行了规定。这一正在制定中的“办法”被认为是征信业的重磅规制。

央行日前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这是继年《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后,征信行业有望迎来的又一重磅新规。

在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长田地表示,个人征信业务需要持牌经营,并纳入征信监管。打着大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旗号,未经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有APP宣称可速查征信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信用信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但部分机构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并用于非法营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不法分子甚至盯上个人征信信息,实施诈骗。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资料显示,年1月至10月期间,某科技公司曾通过开发二手产品租赁平台“优返租”APP、“微粒信”平台等,自动储存注册用户的包括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芝麻信用分等个人征信信息,并通过销售余万条公民信息获利余万元。

《工人日报》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输入“征信”,显示有十几款可提供专业查询征信报告的APP。有些声称直连央行,最快两小时拿到征信报告。

记者发现,这些APP要求获取用户手机多项隐私权限,包括位置、电话号码、访问摄像头,甚至包括读取短信和通信记录等。有留言评论表示,“查询的信用报告并没有多大用处,就是骗个人信息的”。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以及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征信新的业态不断涌现,征信边界不清,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不断出现。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56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