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科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303318890248&wfr=spider&for=pc
北京商报讯(记者宋亦桐)近期,社会上不时有不法分子以“修复征信”为名诈骗消费者,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和资金损失。9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爱惜个人信用名片,拒绝“征信修复”骗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披露了三大“征信修复”骗局。具体来看,套路一:以“修复征信”为名诈骗钱财、套取个人信息。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修改征信”广告,利用消费者不了解征信相关规定并急于申请贷款的心理,吸引部分因征信逾期导致贷款申请失败的消费者走入圈套,以“征信修复”为名实施诈骗。事实上,在规范征信业、征信机构的相关法规、文件、制度中均未出现过“征信修复”这一概念。消费者在向不法分子支付高额手续费后,发现个人征信并未修改,但此时不法分子早已卷款而逃。在此过程中,消费者个人信息也泄露给了不法分子,很可能被倒卖获利,不法分子甚至可能利用这些个人信息冒名网贷,严重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
套路二:冒充电商平台客服,出具虚假征信报告。不法分子通过冒充电商平台“客服”,谎称消费者存在征信异常,继而实施诈骗。在此类骗局中,不法分子通常先致电消费者,自称是某电商平台“客服”,声称因政策调整需要关闭消费者的借贷账户,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并以此为由诱导消费者下载软件,参加视频会议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一步步指导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