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朴实情怀厚植普惠优势专访湖南省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湖南农信面临的首要考验是思想认识和服务手段能不能跟得上的问题。”

——“‘人’是干事创业的关键因素,农信员工很多来自县域、有的出身农家、长期服务‘三农’,有着质朴的乡土情怀,这种‘三农’情怀是我们发展中的 优势。”

——“只有扎实做好普惠金融,得到老百姓认可,湖南农信才能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竞争中抓住机遇,做优做强。”

——“农村网点不能仅办理存贷款业务,还要逐步发展成为乡村经济信息中心、基层治理平台、金融教育基地。”

————张世平

导读

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湖南省委要求全省上下全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奋力书写新时代湖南“山乡巨变”。面对新变化,因农而生、伴农成长,扎根湖南本土70多年的湖南农信系统,如何守稳农村主阵地,谋求发展主动权?怎样探索创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现阶段有哪些成效?带着这些问题,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委书记张世平。

作者

本报记者肖瑛

记者:近年来,湖南省农信联社注重强化“大平台”作用,在高位推动农信系统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中,如何确保组织和执行到位?

张世平:湖南省农信联社*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从加强组织保障、强化*银合作等方面着手,引领辖内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策和制度。

一方面,加强组织建设,全面统筹农信系统支持乡村振兴相关工作。

省农信联社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组建专职团队,配备专业力量,负责统筹全系统服务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策研究、组织推动、对外合作等工作,并要求各级农商银行成立乡村振兴专门部门或条线,明确专人负责,提升执行力。出台了《湖南农信系统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关于全省农信系统支持十五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起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实施差异化管理模式,把乡村振兴相关指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并持续提高权重占比,引导各项资源重点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银战略合作,凝聚服务乡村发展合力,共同推动省内乡村振兴相关重要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发展落地。

省农信联社与省农业农村厅签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三年投放乡村振兴贷款不低于亿元;与省商务厅共同推进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拟提供不低于亿元授信支持;与省科技厅开展合作创新,协同湘潭市*府、邵阳市*府等签订了《湖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三方合作协议》,已发放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4.65亿元;与张家界市*府共同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支持举办全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拟提供不低于亿元授信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农信系统各项存款余额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亿元,保持逐年持续增长,为湖南乡村振兴注入了农信力量。

记者:产业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融资难问题是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堵点,湖南农信系统如何破解?

张世平:培育和扶持乡村产业是湖南农信系统普惠金融转型的重要落脚点。

省农信联社强化规划引领,制定了“十四五”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和普惠金融专项规划,计划到年农户和小微企业等普惠型信用贷款累计增长亿元,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同时,开展示范创建,实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七个一”示范工程,省农信联社牵头在全系统打造20个示范点,全省农商银行打造示范点个以上,探索创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定制化产品、特色化渠道、差异化路径,形成一批助力乡村发展的典型经验。

省农信联社高度重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以整村授信、批量授信为抓手,扩大农村评级授信覆盖面,实施诚信客群“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等正向激励,做实做优小额信贷。截至6月末,全系统农户信用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增幅.69%。

在此基础上,全省农信系统积极开发供需匹配的金融产品,探索开展农业订单、生猪活体、集体林权等抵质押产品创新,拓宽农村抵质押物等担保方式。开发推广了“惠农快贷”“市州线上快贷”“扫码贷”等线上产品和“稻虾贷”“甲鱼贷”“民宿贷”等线下产品共70余款,创新推广“乡村振兴主题卡”17.88万张,满足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此外,省农信联社与湘西州、张家界、湘潭、邵阳等市*府开展了业务创新,推动设立*府风险补偿基金,为乡村产业贷款增信赋能。加强与省农担公司、省融资担保集团的业务合作,发挥*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对乡村振兴的增信作用,大力推广“粮食贷”“生猪贷”“特色贷”等“惠农担”系列产品,有效缓解涉农群体融资难问题。例如:支持了全省 批 、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个,贷款余额13.64亿元,已调查调控基地个,意向贷款3.76亿元。

全省农信系统还积极用好用足存款准备金率和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策工具,推动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和创业担保贷款等产品的贴息*策。落实国家一揽子稳经济增长措施,对受疫情影响的经营主体,综合采取展期、无还本续贷、调整还款计划、配套给予征信保护等措施,实施应延尽延、应帮尽帮。目前,累计对户、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办理延期还本付息,累计为涉农、小微企业减费让利24.79亿元。

记者:在培养“懂三农”“爱三农”“为三农”的乡村振兴金融人才队伍方面,湖南省农信联社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

张世平:当前,全省农信系统重点净化*治生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和能力。

以人才培育为重点,有效扩大干部储备。省农信联社积极创新培养模式,推动“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目前纳入人才工程培养人员余人,超全系统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干部人才储备。特别是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多轮支行行长培训,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推动创新发展,挖掘基层智慧,服务乡村振兴,稳固支行这一市场竞争的“前沿阵地”。省农信联社还出台了农业、水产、精深加工、旅游等专业授信指引,建立了重点支持客户白名单库,各级农商银行邀请农业、畜牧、水产专家开展农业主导产业针对性培训,着力培养一支“懂三农”的人才队伍。

以人员配置为支撑,增强团队服务能力。全省农信系统优先招聘、引进热爱“三农”事业、熟悉农业产业或具有当地户籍、有志于服务家乡的 青年人才,同时加强新招员工培训,提升乡村金融服务的综合素养。挑选德才兼备、专业过硬、业绩突出、经验丰富、群众认可的员工,搭建老中青结合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业团队。进一步加大客户经理配备力度,全系统现有客户经理达1.15万人,占全部人数的30%以上,夯实了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力量。设立普惠、小微、“三农”等专营特色支行个,提升了专业服务能力。

以激励机制为抓手,激发全员干事活力。省农信联社以实干实绩为导向,大力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优先提拔重用在乡村振兴、普惠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表现突出、业绩 的干部。优化农商银行绩效等级考核,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并加大分值权重;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活动和考核评价,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任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激发干部员工的主动作为意识。指导农商银行优化薪酬分配制度,注重薪酬分配向服务乡村振兴一线业务岗位、艰苦地区岗位、紧缺急需岗位倾斜,有效激发基层员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活力和动力。

记者:湖南省农信联社加大科技力量投入,推动辖内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展如何?

张世平:基础系统建设初见成效。省农信联社坚守金融科技“安全、引领、赋能、服务”的定位,制定了《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规划》《金融科技专项规划》,推进全系统数字化转型,实施了一批前瞻性、战略性、支撑性的系统建设工程。目前已初步建成特色业务平台、福祥e贷、福祥专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基础功能系统,互联网核心业务系统一期工程即将投产,福祥金融业务云、数据云、行业云、开发测试云等四朵云建设正加快推进。

移动服务平台广泛应用。针对省内山区分布广、农村散居人口多、中老年人群基数大的实情,湖南农信系统将“背包精神”与金融科技融合,应用“金融+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建设了普惠金融信贷移动营销平台、移动银行展业平台、普惠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等一系列移动办公系统,将金融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打通了普惠金融服务“ 一公里”。目前通过移动平台有效签约客户31.63万户,签约金额.39亿元,当前用信客户24.86万户,用信余额.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行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和新一代信贷系统等建设项目。计划到年建成普惠金融数字化平台,初步搭建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将农信“人亲地熟”的线下优势与线上科技手段有机融合,支持各农商银行通过开放生态搭建本地化特色金融服务场景,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功能齐全的金融科技服务。

记者:近年来,湖南农信系统积极融入乡村治理,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张世平:这几年,全省农商银行与地方各级*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紧密融合,累计派驻“金融村官”1.64万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金融村官”群体积极提供智力支持,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土地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的配套服务,为更好地发挥农商银行力量支持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省农信联社率先在全省创新推出集金融、电商、物流、社区、*务、公益服务等“一站式、多功能、综合性”的“福祥e站”,搭建了电子化、网络化、场景化的普惠金融便民利民服务渠道和服务生态圈。

现阶段,湖南农信系统个营业网点覆盖全省所有乡镇,个“福祥e站”为村组、社区提供一站多能的基础金融服务,我认为,农村网点不能仅办理存贷款业务,还要逐步发展成为乡村经济信息中心、基层治理平台、金融教育基地。

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例如:省农信联社积极参与“村社分账”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搭建了湖南农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及村级组织管理人员提供集村务管理、*务管理、财务管理、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系统,为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提供科技支撑。接下来,省农信联社将进一步推动该平台与各厅局单位管理平台在线对接,实现农村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乡村治理效率。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本期主编

孙金霞编辑

李美丽制作

张昕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999.html


苏ICP备09012885号-7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