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金融李念斋教授信用学理论研究的先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李念斋教授:信用学理论研究的先行者

年5月25-26日,中南财经*法大学李念斋教授应邀赴北京,参加APEC(亚太经合组织)“金融与发展项目年度论坛”。参加会议的有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和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基金组织等)的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并讲话。央视新闻播放这次会议时,出现了李念斋教授的镜头。这是他人生之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一、

与武汉结缘

李念斋教授与武汉结了两次缘。

   次结缘是在他的童年时代。一家人为了讨生活,去了武汉。李念斋的老家,原本在湖北孝感孝昌县,他于年8月26日出生在那里。

  解放前的武汉,民生多艰。李念斋全家人在武汉的生活也万分困难。没有粮食,他们只能去别人的菜地里,捡剩下的菜叶子回来吃。没有柴火,他们就到长江的货轮上面去刨树皮子,这些货轮停靠在长江口岸,运送采伐的生木柴,树皮还没有剥去。

  就这样艰难度日,直到武汉解放,直到解放后全国启动土地改革。

  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母亲带着李念斋兄妹几个,回到孝感,分到了房子,分到了土地。父亲则留在武汉卖菜,做一点小生意赚钱,后来,他进了武钢工作。

  一家人“兵分两路”,李念斋跟着母亲在孝感生活、上学。

  上小学时,李念斋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他的作文也写得好。班主任老师叫魏纯斋,教语文课,他对李念斋很欣赏。小学毕业,经魏老师推荐保送,李念斋顺利上了初中。那时,李念斋就读的小学一个年级六个班,一个班五十几人,考上初中的还不到一个班。

  李念斋读中学的时候,又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学校里没有饭吃,学生们每个礼拜回家,带一些磨的大米粉,拿到学校去,每天冲一冲调成羹吃。因为没有口粮供应,好多学生辍学回家。

  李念斋坚持了下来,刻苦学习,念完了初中和高中。

  第二次与武汉结缘,已经是他22岁的时候。

  年,李念斋考上了湖北大学(今中南财经*法大学),离开老家,再次来到了武汉,并从此在这里落地生根。

二、翻译俄文书籍

李念斋读的是财会系财*金融专业。大学毕业时,有二十来个学生留校任教,财会系只有李念斋一个人留了下来。

  此后,他一边从事金融教学,一边做科研。

  那时,国内外都在研究金融方面的一些问题,国内金融也在研究国外的金融,中国主要是学苏联。为了提高自己金融专业知识,李念斋经常泡在学校图书馆的外文资料室,阅读苏联金融方面的书籍。他发现了一本苏联高校的金融教材,产生了翻译出来的冲动。

  尽管他从高中开始就学俄文,一般性阅读没有问题,但真正要翻译俄文作品,尤其是专业的经济类作品时,原来的外语储备显然就不够用了。

  李念斋就一边翻译,一边查俄汉词典,查一个生词,他就记下来。这个生词本,后来记了整整三大本,走到哪里,他就带到哪里。出差的时候,在火车上他也背单词。

  李念斋说:“我其他的单词认识不多,但经济方面的单词,掌握的比较多一些。所以,后来翻译经济方面的书,能够比较快,很得心应手,基本上不用字典。”

  正是通过下苦功夫,一本《苏联货币流动与信用》的俄文书籍,二十多万字,他用半年的时间就翻译了出来。

  然后,李念斋带着译稿,直接到北京去找中国金融出版社。见到出版社的社长,他毛遂自荐,说:“我翻译了一本苏联的教材,已经拿来了,二十多万字,你们看看能不能出版?”

  社长说:“你放在我这里,等我们编审同意以后我再告诉你。”

  李念斋就把他的翻译原稿放到了出版社。这些手稿,都是他爬格子一个字一个字爬出来的。

  后来不知道过了多久,社长给他回信了,同意出版。

  因为此事,李念斋十分信任中国金融出版社,他后来的学术作品,也都交给了这个出版社出版。

三、大胆创新,成为主编

《信用学》无疑是李念斋教授的重要学术代表作之一,学界评论此书开创了“系统地研究信用问题的先河”。

  知名学者郑先炳在《信用理论发展中的一块基石——评李念斋的信用学》一文中,对这本著作的创作背景和学术价值,作了深入分析。他说:

  “传统的《货币银行学》教科书,一直都比较注重信用问题,并且早已形成了一种牢不可破的货币、信用与银行‘三分天下’的格局。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科书中,就只能读到类似信用的本质、职能、作用、信用形式等这样一些最基本的信用理论问题,而除此之外的信用工具的创新问题、流通问题、市场交易问题、不同的信用方式与货币流通的关系问题、信用转换与替代问题等等,诸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愈来愈重要、读者也很想了解的相关问题,却很难在科书中找到,即使能看到一些相关名词,也沒有系统的知识介绍。”

  他进一步指出:“这就是说,传统的做法与现实的需要之间,产生了一对矛盾。矛盾的客观存在,需要有可行的办法去解决。依我之见,解决这一矛盾……把有关的信用问题以及与信用相关的其他经济问题,从货币银行学教科书中,截取出来进行专门研究,这样,既可集中论题,又可对论题作更深入、更全面、更系统的研究。”

  李念斋教授正是选择了这种方式进行研究,郑先炳认为,“这是一种大胆的也是成功的选择”。

  中国当时并没有系统化专门化的信用问题研究,李念斋教授 给研究生讲这门课,是在山西财经学院。

  山西财经学院有一个研究生班,学生都是进修的年轻老师,由中南财经大学进行培训,李念斋等人给他们上课。

李念斋不会标准的普通话,说话带有孝感口音,但是,他讲课不照本宣科,而是进行启发式教育。

多年之前,他在湖北财经学院上课,*委书记邓周立去听他的课。李念斋当时年龄也不大,邓周立听别人反映,说他上课不错,所以亲自去听。听完课以后,他就跟李念斋的爱人讲:“我听说老李讲课不错,真的不错。你要鼓励他,你多做点事情。”李念斋得知后,深受鼓舞。

在山西财经学院,他按照自己的思路,给学生们讲“信用学”。他对信用问题研究很系统,观念很新鲜,学生收获很大,所以,上课效果比较好,学生们反响不错。他们对老师进行书面评议,李念斋得了 名。

李念斋一边上课,一边写教案。后来的《信用学》,就是在这份教案的基础上成书,获得财*部颁发的 教材一等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教育部把教材的编写分配到有关的主管部门。金融类分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由其负责组织编写全国的统编教材。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会议,邀请知名的财经院校参加教材编辑会议,确定教材内容和主编人选。

  在这之前,李念斋主编过《社会主义货币银行学》,发表了相关论文,出版了专著《信用学》,也参加过相关的学术会议。因此,李念斋获邀参加了编辑会议。

  会议上,经过大家的研究,只要获得总行的认定,就现场确定各个教材的主编。李念斋和辽宁财经学院(今东北财经大学)的校长夏德仁被确定为《货币银行学》的主编。教材选一个主编的,是一般的金融类教材;在全国选用两个主编的,那是重点中的重点。金融学主要教《货币银行学》,因此是重点中的重点。

  李念斋到了辽宁财经学院,住了下来,专职主编工作。

  夏德仁是校长、博士生导师,比较和气,没有官架子。李念斋是教研室主任。二人通力合作,完成了《货币银行学》的编纂工作。这部教材,成为普通高等学校金融类“九五”规划重点教材。

李念斋教授说:“一个人精力有限,搞科研的时候,我注重质量,不讲数量。讲质量,就是你发表论文要有自己的观点,要有自己的创见。”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信用、货币*策、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等方面,他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见解,有的见解则属开创性或是最早提出。例如,于年在《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上,最早提出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在年《财贸经济》第六期“谈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策”中,最早提出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策应是稳定币值。

  李念斋教授的重要观点之一,是“中央银行的职能是稳定信用关系和稳定币值这双重职能”。

  以前讲中央银行就是三大职能,讲中央银行就是三大银行: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银行。谈职能谈三大银行:国家银行就是给国家融资,发行银行就是发行人民币,银行的银行就是发放商业贷款。

  李念斋认为,中央银行就是两个职能,一个就是稳定信用关系,一个是稳定币值。稳定币值是中央银行职责,不能搞通货膨胀。发货币要恰当,为经济的发展而发行,不能乱发货币,货币发行过度就引起通货膨胀。稳定信用关系是要维持商业银行资金链不能断,不能引起恐慌。信用关系要正常,中央和商业银行都要有正常的信用关系,需要进行监管。

  他的观点发表在金融类权威刊物《金融研究》上。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李念斋教授也比较早地介入证券和股票领域的研究。年深交所和上交所成立,从那时候开始,李教授就已展开具体研究。年,香港中文大学为召开 届中国股市问题研讨会征集论文,李念斋教授写一篇文章,谈中国证券交易所的设立,主张设立多层次的证券交易所,除了全国性的一个证券交易所外,也要有地区性的交易所。

  这篇文章被研讨会的组委会选中。李念斋和国内几位知名学者一起,参加了这场研讨会,做了学术报告。

  李念斋的报告给学者们留下深刻印象。与会的有台湾中山大学的一位教授,年12月,台湾中山大学召开学术研讨会,他向李念斋发出了邀请。

中南财经*法大学的老一辈学人,如周骏教授、张桂生教授等,既是李念斋的老师,也是他的同事。李念斋很欣赏他们老老实实做学问、踏踏实实做研究的态度,在他的心里,那是学者应有的样子。

  李念斋教授说:“他们不是当官的人。他们一直做学问,他们做学问的精神,对我很有感触。我不是当官的料子,所以,我就专注于做科研。”

  做科研必须要专,怎样专呢?“你自己教什么课,教什么专业,你就从事哪个方面的科研,这是我的指导思想。”李教授说,“我基本上没有星期六、星期日和假期的休息时间,总在思考问题。”

  做科研必须要看书,就必须上图书馆。看了书以后,做笔记,要研究,要思考。他采取的办法,是读、记、想。读了后,记下来,想一想在这个问题上,有哪些观点,这些观点对不对,自己怎么看,再写文章谈他的见解。同一问题的不同的观点,他都收集,然后对比,得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个问题上,有比较好的句子或者一些思想,他就摘录下来;在这篇文章当中,他谈的什么观点,其他人的文章中,又是怎么谈的,也摘录下来。

  李念斋教授说:“我们爬格子,坐冷板凳,比较艰苦的。你不艰苦,搞不出成绩。”

相关阅读:

七秩金融

雷仲篪教授:建筑经济学巨擘的治学报国情

七秩金融

中南财经*法大学金融学院70周年院庆盛典举行

七秩金融

金融治理现代化与 学科建设·校长院长云论坛顺利举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82.html


苏ICP备09012885号-7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