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论培养企业的规则与信用意识,推进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围绕以健全的信用机制畅通国内大循环、以良好的信用环境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坚实的信用基础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有效的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具体23项内容。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则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曾存在一些信用缺失的问题,比如假货、老赖、欺诈等现象,有的人用违法或者失信的方式获取财富,而“老实人”(守信之人)则似乎容易吃亏,这损害了市场经济的信誉。这种信用缺失容易导致经济活动处于一种不安全感之中,企业担心受骗、消费者害怕买到假货,交易关系中互存戒心,会影响市场效率与发展质量。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必须建立在拥有强大的社会信用环境基础之上,这是我们亟须修补的短板。

  过去出现的一些信用缺失现象,与一些现实情况相关。比如,地方主义与“唯GDP”导向会让一些地方*府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倾向于保护企业,在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之间更侧重保护本地企业,尤其表现在侵犯知识产权和品牌形象等方面,这会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现在,中国正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法治建设,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公平竞争,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与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高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水平,这有利于实现更公平的、更有效率的竞争。

  与此同时,进入数字时代后,监管部门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在相关数据基础上准确地分析出个人、企业或机构的信用价值,使得信用成为一种生产要素,成为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在制度和技术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信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发挥。

  中国已经从追求发展规模与速度转向追求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阶段,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全球竞争力。这有赖于强化科研诚信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打击抄袭、剽窃、伪造、篡改等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鼓励更多的人和企业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否则,科研不诚信的现象会影响企业和个人参与研发和创新积极性,阻碍创新投资活动与创新驱动战略的落实。

  中国经济产业升级更需要健全的信用环境。长期以来,中国一些制造业企业执行双重标准,出口部分强调生产质量并遵守信用,但对于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则放松标准,存在生产和服务质量不达标、侵害消费者权益、虚假广告、制假贩假等现象。过去,不少企业只面向国内消费市场,对质量和品牌信用建设不够重视,这导致它们走向国际市场时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这阻碍了中国一些公司走向世界,但若不参与国际竞争,就难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规则体系,培养企业的规则与信用意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513.html


苏ICP备09012885号-7

当前时间: